黄山市以构建茶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品牌数字信用体系为抓手打造覆盖全域的茶产业数据库
“中国茶谷藏锦绣,云上茶乡春意浓。”在黄山市徽州区富溪乡政府大门的两侧,贴着这样一副对联。
富溪乡不仅是黄山毛峰的六大小产区之一,还是黄山市茶产业大脑的“诞生地”。
3月26日10时,在富溪村黄柏山村民组的茶园里,50岁的茶农谢建波正忙着采摘今春的第一茬新芽。由于40亩茶园分散在五六座山头,采茶时谢建波时常要从一座山翻到另一座山。
“为采集每家每户的茶园面积、地理位置等信息,我们用无人机进行了航拍和测绘。”富溪乡副乡长,富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汉勇说,尽管有无人机助力,但茶产业大脑建设最辛苦的事还是茶园信息的采集。“把全村的山头翻了一个遍,全村的茶园走了一个遍。”谢汉勇说,去年为赶在春茶开采前完成信息采集,乡、村干部齐上阵。
2024年1月,作为首个试点乡镇,富溪乡启动了茶产业大脑建设的首项工作——“茶园信息采集”。采集以农户的林权证、土地经营权证为基本依据,按照“以证为主、实测为辅”原则进行。用时两个月,富溪乡完成了全乡953块、2.06万亩茶园的测绘、采集工作,相关信息被录入到茶产业大脑里。
“信息采集完成后,每户茶农配发一张带有二维码的茶农电子信息卡,我们简称它为‘茶农卡’。”谢汉勇说,想要使用这张“茶农卡”还需要先过“农残关”。
为打造全国首个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黄山市实施了黄板、生物农药免费配发的措施。根据黄山市农业农村局、黄山市财政局、黄山市新安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制定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全市茶园绿色防控项目资金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每亩茶园应插黄板40块。“假如,我们在巡查时发现,某位茶农没有按照规定插黄板,扫描他的二维码时会呈现黄色。假如使用了违禁农药,二维码就会呈现红色,无法使用。”谢汉勇说,茶产业大脑的建设首先为茶园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捷性。
2024年3月底,黄山市茶产业大脑在徽州区富溪乡正式上线运营。与此同时,黄山市其他区县茶园、茶农、茶企、茶信用合作社等信息的采集及赋码工作也同步启动。2024年底,覆盖全域的茶产业数据库建成,85.3万亩茶园、20.7万户茶农以及1200余家茶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相关数据均入了“脑”。
3月26日13时,39家茶企、茶叶合作社在富溪乡境内开设的46个鲜叶收购点陆续开始营业。谢建波挎着竹篓,来到了雀溪茗茶合作社的收购点。
收购员江卫兵抓起一把鲜叶,闻一闻后,将其放到了智能秤上。随后,又用扫码枪扫了一下谢建波的“茶农码”。这时,智能秤的电子屏上,卖方、买方、产区、单价、净重等信息一目了然。
按照每公斤鲜叶520元计算,谢建波采摘的2.85公斤鲜叶价值1482元。交易完成后,订单号、交易量、交易金额等信息自动上传到茶产业大脑,并以短信的形式推送到谢建波的手机上。
交易信息上传至茶产业大脑的同时,谢建波账户上的鲜叶标量“余额”也被实时减去了2.85公斤。“为避免其他地方的鲜叶流入富溪乡,进而冒充富溪产区的黄山毛峰,我们根据茶园面积核算出每户茶农的鲜叶产量,一旦超出系统便会自动预警。”富溪乡人大主席许长志说,鲜叶标量分为清明前、清明至谷雨以及谷雨后三个时间段,三个时间段的鲜叶标量分别为每亩3公斤、19.5公斤、47.5公斤,共计70公斤。
“以谢建波为例,他有40亩茶园,清明前的茶叶标量就是120公斤。假如,谢建波在清明前卖出的鲜叶超出了120公斤,系统就会自动报警。”许长志举例说,茶农一旦使用完自己的鲜叶标量,交易便无法再上传至系统,这便是“以园定产”。
在茶产业大脑里,谢建波被减去的这2.85公斤鲜叶标量并不会“消失”,而是驶往了它的下一个目的地茶企或茶叶合作社。
“4.1公斤鲜叶折算成1公斤干茶,茶产业大脑会根据茶企、茶叶合作社收购的鲜叶标量,自动计算出其干茶的产量,即电子茶标量。”许长志说,这时茶企、茶叶合作社便可根据电子茶标量申领相应数量的纸质版“黄山毛峰富溪产区茶”专用标识,这便是“以产定标”。“消费者扫描外包装上的专用标识二维码,便可追溯杯中的茶叶来自哪里,实现每一杯茶都有专属的‘身份证’。”
据统计,去年,黄山市茶产业大脑共录入富溪乡茶叶交易总订单量9608笔,交易总量8.88万公斤;36家茶企、茶叶合作社共申领“黄山毛峰富溪产区茶”实体标识101672枚,消费者共扫码查询8565次。
3月26日19时,在黄山明溪茶业有限公司的制茶车间里,公司负责人程胜兵正忙着杀青、理条、烘焙等工序。当天,程胜兵共收购鲜叶39公斤,制出干茶接近10公斤。完成封装后,程胜兵在外包装盒贴上了“黄山毛峰富溪产区茶”专用标识。第二天,这些茶叶将通过快递寄给杭州、合肥等城市的客户。
“客户点名要的,必须有富溪产区专用标识。”程胜兵说,去年实现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后,黄山毛峰茶的销售均价同比增长了10%以上。
徽州区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冯龙告诉记者,去年谷雨前全区的鲜叶均价106.88元每公斤,同比增长3.61%;一产产值11970万元,同比增长1.61%,有效带动了茶农增收。
鉴于茶产业大脑在助力茶农与茶企增收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今年,徽州区将茶产业大脑的试点范围扩大至三乡一镇。
除了徽州区,试点范围还延展至黄山市的其他县区。“除了屯溪区以外,我们在其他5个县(区)各选择了2至3个重点产茶乡镇,推广富溪乡试运营的经验做法。”黄山市茶产业促进中心生产技术指导科科长汪文俊说。
今年1月1日起,《黄山市传统名茶保护条例》开始施行。其中,明确提出,黄山市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建设黄山传统名茶数字化管理平台,包括茶园管理、产量核定、专用标识申领和转换、产地溯源等功能,实现黄山传统名茶种植、采摘、加工、包装、销售等全流程数字化、可追溯管理。
“黄山市茶产业大脑项目分三个阶段实施。”黄山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朱舜球表示,当前还属于一期工程,主要为基础搭建阶段,以黄山毛峰茶产业大脑为抓手,构建黄山毛峰茶品牌数字化管理体系。
接下来,将扩大项目建设范围,横向纳入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等品牌的数字化建设,纵向提升茶园信息、主体赋码的广度和精度,jbo竞博电竞注册逐步推动黄山市茶产业大脑在全市域内实施应用。
朱舜球表示,黄山市茶产业大脑第三阶段建设的主题词为“价值转换”,以构建茶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品牌数字信用体系为主要抓手。“届时,将搭建黄山茶网上商城,让消费者轻松、快捷地买到正宗的黄山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